“护理老人,不可以自理,1800元”——紫藤路上一家劳务中介所门前,这张招工告示已张贴半个多月,到今天无人“揭榜”。几个坐在里面等待雇主上门的中年妇女说:“照顾生活不可以自理的老人,又累又赚不到钱,哪个肯干?目前,政府出钱给大家培训,同样是学,当然是学做月嫂好,听说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元。”
她们的话,道出了家政服务业的近况——家政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一老一小这两头,两头本应平衡进步。可是,由于月嫂收入不断上涨,而老年护理受限于老人收入较少等很多缘由,价格与普通家政服务持平,致使它渐渐成为家政服务中的冷门范围。去年,某区在全市推出老年护理员培训补贴,参加培训的80名职员中竟有60人非常快改行。
老年护理闹“保姆荒”
在近日举行的护理员培训推广讨论会上,上海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陈锡珠透露,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已逾两成,其中90%居家养老,再加上3%的机构养老、7%的社区养老,催生出一个巨大的老年护理市场。与此不相称的是,由于月薪平均在2000元上下,鲜有雇主愿出2500元以上的价格雇请老年护理员,所以,老年护理这一范围一年到头闹“保姆荒”。即便有小部分家政员想照顾老人,服务水平也较低,多停留在简单看护层次,没办法提供量血压、拔火罐、精神慰藉、简单康复练习、卧床老人翻身等专业化服务。
上海老年学掌握员工张先锋透露,市第三福利院新建了一座硬件设施先进的住宿楼,却迟迟没办法投入用,让1000多名早已报名排队的老人望穿秋水,重点缘由就是招聘不到足够的护理职员。
培训聘用“正式职员”
张先锋觉得,护老员之所以长期匮乏,一方面,是由于老人收入较低且比较节俭,不可以像一些收入较高的白领那样天价聘请月嫂;更主要是什么原因,则是由于家政行业整体流动性太大,管理不够规范,从业者具备强烈的趋利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推进全行业的体制改革,实行职业化培养和聘用——现有些劳务中介机构转型为专业公司,将个体家政员招聘为企业正式职员,在签订劳务合同、提供健全社会保障的同时,加大其服务的规范性。
去年,市老年学掌握与静安寺街道合作,对30名静安寺街道“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护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的26人由于达成了职业化的身份转变,现在都稳定在护老职位上。与会不少专家都觉得,要改变护老员匮乏近况,需继续加大专业培训,政府也可通过购买形式来合理提升护老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