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州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其实,这一迅猛的增长态势并不是今年的独特现象,而是贯穿了整个“十一五”期间。 2006年至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由525.07亿元增长到840.91亿元,即便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每年平均增长率仍然达到17%。通过跨越式进步,苏州旅游呈现出古典与时髦同步、江南风情与现代主义风格共存、城市与乡村联动的喜人局面。    近几年来,苏州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十一五”目的提前完成。截至2009年底,在全国旅游城市中,入境旅游人数居第七位,旅游创汇居第八位,国内旅游人数居第七位,国内旅游收入居第四位,旅游总收入居第五位,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    虽然是老牌旅游名城,“十一五”期间,苏州旅游的新项目还在不断涌现。从2006年到2009年,每年在建旅游项目都在16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超3亿元的项目有50多个。现在,苏州旅游已经逐步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进步格局,即:主城旅游进步为核心,沿江形成休闲旅游带,同时还有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伴随商品体系的逐年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商品花样持续翻新。除去以古城、古镇和古典园林为主的传统旅游商品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休闲度假旅游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修学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旅游商品叫人挑花了眼,摩天轮乐园、圆融广场、旺山农庄、树山温泉酒店等新项目投放市场后都遭到了市民、游客的喜爱,“老苏州新体验”给游客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    同时,苏州在省内率先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进步理念,在进步旅游的同时,城市各项有关的公共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苏州以行业准则化为引领,制定推行《苏州旅游条例》,颁布社会住宿业、社会餐饮行业、旅游社、旅游车船业和乡村旅游区点)等服务标准。其中,《农家乐水平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更成为全省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标准。伴随24小时110联动旅游维权互联网和12301呼叫中心的打造,苏州搭建起融中英文咨询服务、旅游培训、旅游集散、旅游投诉和旅游应对五位一体的服务互联网,景区引导标识路牌基本覆盖了苏州五市七区,大大便捷了市民游客。    “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苏州城市旅游品牌也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打响了知名度。通过积极参与地区旅游合作和交流,全方位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苏州旅游业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区域打造了合作关系。特别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大全球盛会期间,苏州旅游抓住机会,成功推行了“北京看奥运、苏州品水韵”和“世博在上海、旅游到苏州”的营销推广策略,其中,持续半年多的“世博客争相游苏州”成为今年的一大景观。(


亚残运会,大家除去看精彩赛事,更多是在感受“大爱动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大家在感受人间真爱的同时,偶尔也有不愉快声音传来,“深圳老人小区跌倒无人扶死亡,物管拒绝为不扶道歉”(南方网12月17日)就让人嘘唏不已。见危不救、见死不救事件一再为社会敲响警钟,这个社会如何了?值得深思……


不过,同样发生在深圳的“女子公交车上发病,数十名乘客和乘务员出手相助”(《深圳晚报》12月18日)多少叫人欣慰:原来社会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年终将至,“东莞一老板给职员爸爸妈妈寄千元红包春节”(《东莞时报》12月19日)同样看上去人情味非常浓。


企业要进步就需要留得住出色职员,这需要企业主付出各方面的努力,除去物质,还要在精神上体现凝聚力。近日,深圳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求职者甚少,“薪资不高物价高,深企直叹招人难”(《南方都市报》12月19日),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这个问题也不可小视。人才说到底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深圳保姆起薪赶超本科生,每月2200元”(《晶报》12月19日),虽说当保姆无需太高技能,但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尽其用的道理。勿庸讳言,这数年来,不少人在追求高学历上越陷越深,高校的盲目扩招,致使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境地,是该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更深刻深思的时候了。


任何事预则立,不论干什么事,事先得有筹备,官方语言即科学规划。“广州以后开挖主干道先做交通仿真测试”(《信息时报》12月18日),报道称广州明年一年不准挖马路。说实话,之前广州部分道路一直改完又拆,拆了又改,挖完又挖的近况,的确叫人不胜其烦,明年不挖路了,可能让市民出行愈加顺心。但对于挖与不挖这个问题,不应搞“一刀切”。其实挖路多数是基础设施的改造,尤其是地下管网的铺设。这里考量的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只有提升规划水平,才能降低路面重复开挖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