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会为独居老人找一个长期照顾他的住家保姆,有的相处得很好,便一直留了下来,可一转眼保姆自己也成了年过古稀的老人,她们能否照顾好比自己更年长的高龄老人呢?
72岁的李彩英老家在湖州。她满头银发,眯缝着小双眼露出慈祥和微笑,说话非常是干脆。在这个家,她更像是主人,而被她照顾的老先生192024年出生,现在已年近百岁,一般只能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视看上许久,偶尔费力地拿起手中的水杯喝上一口,脖子上还挂着一块小手帕,以免口水滴在衣服上。
李阿姨说自己在这个家已经住了十几年。原来老先生身体很好,她干活也比较轻松,主要就是洗洗烧烧。可是,三四年前老先生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几处骨折,从此身体情况愈加差。
“幸好他儿子住得不远,基本上天天会过来一下,不然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李阿姨照顾的老先生是老派常识分子,非常有性格,有时忽然脾气就上来了。“真叫我和他熟知了,不然还真‘伺候’不好他。”
“为了照顾他,今年新年我都没回老家。”十几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情义已经胜过了资金。李阿姨说,是真的感觉自己年龄大了,之前几次和东家提出不做了,他们也找人来过,可是人家看到老先生的状况就打了“退堂鼓”。“他们家子女跟我说,目前老头脑子愈加糊涂了,再找其他人照顾恐怕不可以,还是期望我留下来。好说歹说的……”
记者发目前独居老人家里这种情况确实较为常见,甚至有老人表示,自己把薪资卡都交给阿姨收拾,连给她发薪资这个“动作”都省下了。
这类高龄住家保姆大多来自外地,可以在雇主家庭长期生活彼此和睦实属难得。除去像李阿姨如此被东家苦苦挽留住的,那些年过六旬乃至七旬,还留在上海照顾高龄老人的保姆,又到底缘何不回老家去享享清福呢?
记者通过沪上一些保姆介绍机构电话采访了部分“高龄保姆”,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赚这一份工钱也是家庭需要的。”但同时,也有一些老人欲言又止。
在华新开发区一户教师家庭住家的安徽保姆刘阿姨告诉记者:“虽然对我来讲,过了60岁,供养子女的责任已经完成了,孩子们进步得也很好,可是回到家,多多少少感觉给他们添了负担,不如自己在上海发挥点余热,多少还能赚点养老的钱。”
“有的住家保姆我们的年龄也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张钟汝教授说,“一般这样的情况下,都是住家时间比较长的,主雇之间彼此比较信赖,安全上没太大问题,除去照顾,一般也有精神上伴随有哪些用途。假如这种关系已经稳定形成,刻意去破坏恐怕不适合。”
“但这类住家保姆也有我们的难处,甚至一定量上是给子女‘腾地方’才外出打工的。”张钟汝觉得:“雇佣如此的高龄住家保姆确实是存在肯定隐忧的,譬如保姆自己年龄大了,照顾一个比自己年龄更大的老人,非常可能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再譬如万一保姆在工作中发生了突发状况,也没保险,雇佣者是要承担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