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十几家里小LED灯具企业不断向佛山照明灯具协会秘书长朱新智“求救”,期望协会组织前往广西桂林、青州等地招工,帮忙解决人手短缺问题。为此,新年刚过,朱新智就忙着谋划去广西“抓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昭信和国星光电等LED中上游企业。“大家不缺人,除个别职员因车票问题没返岗,目前基本所有职员都回来了。”国星光电人力资源部杜部长说。
事实正是这样。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遭遇“用工荒”,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并不“缺工”,而是缺人才。
用工缺口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
朱新智发现,在灯具行业中,喊缺工的大多是下游企业,“以前不少从事节能灯生产的传统企业转向LED产业链上来,但大多仍处在产业链的下游,主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冲压、组装都需要很多的普工。”
因为劳动强度相对较高,尽管这近几年企业职员的待遇、福利有所提高,普工的月薪资由1200~1300元提升到了1600元,但招工难还是如往年一样早早到来。
在LED行业,招工难问题实质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缺工:普工需要量大,而技术工人相对稳定、缺口不大。国星光电人力资源部杜部长说,国星光电主要从事LED封装,近90%的职员都是技术工人,虽然因为订单增长需要招聘少量普工,但不难解决。
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显然更具优势,所以工人流失率比较低。比如,国星光电所有些要紧工序全部是智能化,技术工人只起辅助用途,劳动强度相对较低。职员有带薪假期,工厂内有自动取款机、超市、医务室,新进的大学生还可住进大学生公寓。
一线普工流失率较高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产业链下游企业,或家具、纺织、家用电器等传统行业。顺德龙江商会专职顾问麦焕桥说,家具企业用工方法上存在一个走不出的困境,就是不想对普工进行技能培养,不少工人总是学到一点技能就跑了。
产业转型催热高档人才市场
“一般企业一线工人流动率大概在10%至15%左右。”顺德劳动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剖析觉得,珠三角用工紧缺,归根结底是珠三角薪资待遇优势不再所导致;同时,伴随珠三角产业的转移,部分外来劳动力都选择了在老家就近就业。
过去几年,佛山陶瓷行业生产环节大规模向外转移,“用工荒”问题得以缓解,一大量陶瓷企业关停分流出来了很多熟手职员也弥补了不少企业的劳动力缺口。
记者通过人才市场和互联网查看得知,最近佛山的海量陶瓷企业虽然也常见招工,但不少大企业对工程监理、营销职员、空间设计与管理职员的需要明显增多,其中不乏月薪过万元的高档职位。
蒙娜丽莎陶瓷公司负责招聘的蔡小姐说,他们普工的缺口只有几十个,真的难招的是展厅设计、工程监理和技术类的职员。“这主要与近两年陶瓷企业转型升级、蒙娜丽莎开发陶瓷薄板尤其是瓷艺画新品有关。”蔡小姐说,收到的简历不少,但真的合适的人才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