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厕所、浴室、厨房,每一个月仅需付低廉的水电费几十元钱……在玄武区,数百名外来工保洁员率先拥有了我们的公寓,夫妻档保洁员还拥有独立的“单间”,他们的待遇让不少本市和外地的同行艳羡不已。
据介绍,2008年启用移动垃圾压缩箱以来,玄武区10座垃圾中转站开始陆续停转。闲置下来的垃圾中转站怎么样借助?玄武区市容部门想了个方法,把它们全部进行改头换面,变成保洁员公寓,如此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解决一大量保洁员的住宿难点。
采取环卫部门和街道一同出资的模式,垃圾中转站改造工程陆续上马。汇文里垃圾中转站是玄武区率先改造的两座垃圾中转站之一,记者在这里看到,改造后的垃圾站被隔成了三层楼,一楼是保洁员公用的厨房、卫生间和浴室,二楼三楼是卧室。考虑到有夫妻保洁员,中转站内还隔出了部分单间宿舍,平均一座中转站大约能住40人。
去年十月26日,首批40名环卫工人搬进了率先竣工的钟山山庄保洁员公寓。每一个宿舍配有3张高低床,可供6人入住,每层楼有独立的厕所、浴室,环卫工只须拎包即可入住,享受一站式的全方位保障。
“等太阳能热水器装好,洗澡想洗就洗!”公寓的“标准配置”设置让玄武环卫所的范师傅非常认可。一大早,他就携带自己唯一的家用电器――一台12英寸电视机住进了宿舍。范师傅说,目前外出就是自己负责的保洁区,上下班便捷多了。
“保洁员为玄武区的整洁市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理应给予他们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共享清洗环卫的成就。”玄武环卫所所长杨玉麟说,现在,玄武区有近1000名保洁员,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外地,居住条件都非常简陋。一些保洁员只能在公厕、垃圾中转站或者社区车棚里搭建一些小披子栖身。为知道决他们的居住困难,政府一直在想方法。想就近建,但找不到适合的地址;想在郊区集中建,又因距离太远不适合。玄武区原有垃圾中转站被可移动垃圾清运箱取代后,正好为兴建保洁员公寓提供了可能。这类垃圾中转站坐落在城区,保洁员比较熟知,靠得近,上下班比较便捷;且中转站多为2―3层楼高的空心框架结构,便于改建成住房用。每座垃圾中转站改导致保洁员公寓,政府需要投入50万元,而住在里面的保洁员仅需每月承担极少的几十元水电费。7座中转站全部改造后,玄武区近50%的保洁员可住进新居,保洁员将成为清洗环卫的直同意益者。
据悉,由区、街政府出资集中解决外来工保洁员的住宿难点,这不只在南京是首创之举,在国内也是政府人性化管理的一次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