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家政公司天天都在增加,从业人数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形下,大家最想了解的就是,家政行业的市场蛋糕有多大?支撑它继续壮大的闪光点在哪?
目前沈阳的家政服务仍以保姆、保洁等简单和传统的家务活为主,但不少企业当令推出新服务,在角逐中占得先机。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如家庭营养膳食、家庭计划、家庭接待、家庭事务管理等相继出现,使家政服务的路子越走越专,也越走越广。
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注册了全省第一家专业陪护职员培训机构,并成立了家庭医疗康复中心。中心主任邵焕君说,正是看到专门负责护理病人的护士太少,而患者家属找来的陪护又多不专业,护理住院患者成效不好,才开起了培训机构和陪护公司。现在的专业陪护员十分抢手,都在医院住院部或患者家里找到了工作,收入比普通家政员高出几成。
一些家政公司走出单纯服务家庭的圈子,为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后勤工作,也为家政业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黄大妈家政服务中心是一家从社区服务站进步起来的公司,几年来他们把社区作为服务基地,开辟了很多新项目。负责人黄凤珍介绍,他们跟很多社区打造了联系,区内居民哪个家要修东西、要接送孩子、护养老人或者取送、代买物品,都可以由家政员一手代理;同时还与一些社区的物业管理合作,承担了公共卫生、公共财物看护等工作。现在,服务社区已成为公司收入的要紧来源。
沈阳大都市家政服务中心总经理那崇伟说,目前社区服务和单位后勤服务都开始走向社会,这为家政业提供了良机。目前国内的家庭服务开发得不健全,无论是服务项目还是用户普及度尚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目前离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还有一段距离,家政市场还大有进步空间。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家政公司角逐激烈,假如单靠几个原始项目和底价位角逐,打价格战,那最后只能被排挤到行业以外。只有开辟新服务,才能真的取得用户。

几张桌子加几部电话就能办一家公司,把求职者介绍出去即使完事,是现在家政中介企业的常见做法。
家住沈阳沈河区的马女性,三个月前在家门口的职介所找了个保姆,保姆干了不到两个月便不见了踪影,马女性随后发现,放在家里的首饰不翼而飞。派出所民警调查得知,保姆留在家政介绍所的身份证号码根本就是假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也查无此人,追赃因而没了头绪。马女性一下子损失近万元,觉得中介公司太不负责,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中介企业的经理觉得自己只负责提供信息,收取应得的信息费,把人介绍出去后,哪个也不可以保证她在服务中的行为,让中介担负法律责任说不过去。
类似事件在中介业早已不足为奇,业内人士反映,职员营销推广式的家政中介使家政职员和用户的利益都得不到保护。沈阳康善美家政服务中心的孔维革经理说,目前家政业存在最多的问题就是家政员偷盗和用户克扣薪资,之所以屡屡出现而非常难追责,跟目前家政中介“一锤子交易”的经营管理模式非常有关系。把人介绍出去,收完中介费就再也不管了,这种缺少责任归属和长远服务意识的做法已经十分落后。
相比之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沈阳的家政行业悄然兴起,弥补了中介制带来的种种漏洞。在沈阳大都市家政服务中心,记者获悉,这里有一批固定的家政员,活由公司派,薪资也由公司发。总经理那崇伟向记者介绍,公司实行的是职员制管理模式。
所谓职员制就是指,家政员是公司职员,外出服务代表公司。具体做法是,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用工合同,吸纳他们为公司职员;公司与用户签订劳务合同,负责提供家政服务。活儿由公司来揽,家政员由公司来派,劳务费由公司来收,职员薪资由公司来发。如此家政员不直接与用户发生法律关系,出了问题都可以找公司解决。
大都市家政服务中心登记求职职员3000余人,在职的职员1200人,是沈阳最大的家政企业。现在家政中心已经和家政培训学校连成一体,产生了非常不错的互动效应。这里进行烹饪、护理、礼仪等十来个项目的培训,全方位提升职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公司还为职员办理了三项保险——人身意料之外伤害险、意料之外伤害医疗险和第三者家庭财产责任险,职员在服务时不慎受伤或导致用户家庭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都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这为家政员和用户的利益上了个双保险。
多数用户觉得,大都市的做法使信用和服务都有保障,家政员做得不好还可以换人,而小公司就没这么便捷了。一些劳动者则表示,有公司作后盾,免除去常常找工作、换工作的奔波之苦,保障手段齐全也让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工作起来心态稳定。记者获悉,沈阳一些较大的家政公司如妇女会馆、黄大妈家政中心等,目前都已开始学习职员制经验,计划向这一模式转型。沈阳劳动力市场就业指导部部长付传义说,职员制在家政服务行业中优势明显,应为企业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