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法,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算是经常见到的方法 。

1、实质的可操作性层面

持续硬膜外阻滞止痛比蛛网膜下腔阻滞有着更强的延续性,可适合不同分娩过程长度的止痛需要;还可灵便考虑剖腹产、器材助产专业和会阴部创口侧切伤口及缝线的麻醉剂需要,乃至第三考虑手术后止痛。

2、心率层面

硬膜外阻滞时心率降低出现迟缓,血压低的水平也远较蛛网膜下腔阻滞为轻,基本上无穿刺术后头疼产生。

3、剂量与止痛起效时间的关联

硬膜外隙第一次给药剂量是蛛网膜下腔剂量的10倍,大概出现局麻药的满身有害地方反映,但止痛起效时间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的止痛平面图出现比较晚,如蛛网膜下腔注药起效时间为3~5min,而硬膜外隙注药的止痛起效时间为10~20min。

4、实质成效层面

硬膜外止痛实质成效比不上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质成效准确,倘若硬膜外软管流血,或软管打折弯折会风险止痛实质成效,并有产妇本身解剖学关联的要点和麻醉大夫把握穿刺术技术实力的要点,仍可致使3%的硬膜外止痛的失误率。

因此,二种方法都有优缺点。使用哪样方法 ,还是需看产妇适合哪样及其产妇的意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