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辈眼中,孩子食欲好是非常有福气的一件事,假如又能养得白白胖胖,不但外形讨喜,也是爸爸妈妈亲用心照料的最好证明。但伴随医疗常识普及化,肥胖儿童所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也渐渐遭到看重。面对新旧观念的矛盾,让现代爸爸妈妈不禁疑惑:养出一个胖孩子到底好坏呢?
肥胖的概念
多数人对于肥胖与否的判断都是从外型来作为衡量;但孩子由于基因、体质、营养摄取等种种原因影响,显露于外的个别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要判断孩子的成长情况是不是符合标準,最浅易参考工具就是儿童手册上的成长曲线表。
虚胖
除此之外,不少孩子虽然外形圆润、但肉却摸起来软软的不结实,也就是俗称虚胖;导致虚胖的塬因在于体内脂肪含量较高,加上缺少运动所致。如果是家里的孩子有这种状况,可以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当体适能情况增强,肥胖情况也就会跟着改变。
形成缘由
胖孩子形成缘由不一而足,容易见到大概有以下几种:
1.孕期过度进补
正常妇女在怀孕过程中体重增加最好控制在12.5公斤以下;如果是在怀孕前母亲本身的体重已经超越标准,增加的重量就要往下修正,以降低怀孕时母体负担和对胎儿的影响。
虽然没确切证据指出妈妈孕期体重与婴儿体重增加有绝对关联;但依据临床上的病例回顾,怀孕时体重控制不佳的母亲所产下的孩子,即便在出生时体重与一般婴儿无异,但叁岁前体重的确容易比其他同龄孩子要来得高,也较易形成肥胖体质。
2.喂食过量
拜母乳哺育风气风靡之赐,过去食用配方奶必须要足额定量的想法已非那样牢不可破。但可以吃是福的文化观念深植人心,尤其是当孩子开始接触辅食之后,不同食物带给味蕾的丰富刺激会强化孩子的尝试欲望,如果是加上吵闹时又常常用糖果、饼干这种零食作为安抚工具的话,无声无息中可能就会产生餵食过量的情况,进而埋下肥胖因子。
3.活动量不足
因为双薪家庭是现代社会常见现象,托婴是非常难防止的选择。但即使是由保母专责照顾,如果是照顾者本身没运动习惯,或是为了看顾的便利性而长期待在室内进行静态活动;都会让正在成长发育的婴幼儿没办法达到足够的活动量。
4.生病
儿童肥胖的先天性原因多半是罹患先天性糖尿病、乳糖不耐症、过敏体质或是遗传。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孩童由于新陈代谢率低,肥胖的比率是一般儿童的叁倍。
幼儿肥胖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肥胖对幼儿所导致的影响,可以分显性跟隐性两部分来探讨。
显性部分
或许会有骨骼成长异常〈尤其是关节部分〉、长不高、身体抵抗力差,容易罹患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问题;且肥胖会干扰成长激素的分泌,在智商、反应力上也较差。除此之外,臃肿外形也容易引来嘲笑进而影响同侪间的互动,导致自尊心低落、自信心不足。
隐性部分
幼儿时期的肥胖可能埋下疾病恶因,促进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臟病、糖尿病、痛风、关节炎及脂肪肝、胆结石等成人病变提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