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问题引发公众焦虑,更深层的焦虑在于,自己老了如何解决?国内现在缺少专业的养老服务,养老院又非常难住进来,请保姆几乎是最现实和最无奈的选择。

请保姆不太放心目前大家既是二孩年代,也是老龄化年代,这种背景下,家政服务业、保姆职业有着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市民对于家庭服务需要也不断增长。

目前放开二孩了,但不少人不敢生二孩。我女儿就是一例,坚决不生二孩。我问为何?她说没人带,请保姆,也害怕。李少梅表示,对于老人请保姆也是不放心,家婆过去也是请保姆,目前无法,就送到养老院了。

家政行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李虹觉得,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24年发布《关于进步家庭服务业的指导建议(国办发[2024]43号)》文,依据该文件,家庭服务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部门。虽然家政行业涉及多个部门,但却没相对应的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却成了无人管理。保姆从业资格及健康等方面的监管仅仅依赖家政行业的自我审核。李虹说。

从业门槛低素质相对低

李虹觉得,在公众眼里,保姆是个被瞧不起的职业,年轻和文化程度高的人都不愿入行,家政行业成了文化素质低、入职门槛低的行业。同时因为需要大,急切需要保姆的家庭非常难请到保姆,照料老人的保姆更难找。因此凡愿当保姆的都可以当,不少不拥有资质的人都混入家政行业。

李少梅表示,家政从业职员流动性大,与家政企业关系松散,不便于管理,社会保障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落实。用工规范以中介制为主,职业化水平不高,从业职员技能和职业素养常见偏低。

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健全

李虹觉得,现在国内关于家政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对家政行业的引导、协调、宣传和扶持不够,在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价格等方面无章可循。

李少梅表示,家政行业有关法律和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政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无证经营、服务欺诈、劳务纠纷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家庭服务买家、从业职员的合法权益很难保障。

青年对老人关注不够

李虹在提案中还特别指出一个问题: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大家对老人的关注太少。青年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再加上工作重压大,照料家里自理能力差甚至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就成为一件很棘手的事。大多数子女都是将爸爸妈妈交给保姆照料,极少注意爸爸妈妈身体及精神情况。一旦监管跟不上,在利益驱动下,不好的保姆就有了可乘之机。

委员献策:建安全靠谱家政职员输送体系

对于家政行业的健康进步,两位政协委员分别开出了我们的药方。

第一,提升保姆的准基础知识槛。建议家政行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管理,其他部门协作,加大监管力度。第二,严控家政行业准入机制,提升保姆的准基础知识槛。要培育符合城市进步需要的高素质、有文化、专业化保姆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