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政服务,才算“按规矩办事”?报载,苏州最迟明年初颁布规范,内容将涉及多长时间清洗一次窗帘、怎么样拖地板等细节。
当今社会,家政服务愈加遭到欢迎,但因为缺少相应的规范和规范,比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纠纷处置也没什么作为依据。譬如,你说拖过地板了,可他却感觉没拖干净,地面上还留有水渍,走路会打滑。如何解决?拟定相应的行业准则和规范,就能保证服务水平、防止发生纠纷,非常有必要。
不过,从家政服务的现实状况来看,与标准和规范相比,还有一个情况同样需要正视,那就是:现在持证上岗的家政职员比率仅40%左右。换句话说,有约60%家政服务的从业者连上岗证都没,可能根本就没遭到过“应知应会”的职位培训。想想看,标准和规范对于如此的从业者,又有什么用场呢?
其实,标准也好规范也罢,要想得到大伙的认同,推广得开、实行得好,第一要由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率先垂范。一方面,标准和规范需要是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不是说说的、看看的;其次,标准和规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提高,所以需要得到海量企业的广泛参与。但从近况来看,虽然资料显示,苏州场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已达400家,但真的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家政服务品牌企业,好像还极少见到,这必然会干扰到行业准则和规范的实行与推广。
因此,立足苏州家政服务业现实,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并提高整个行业的业态水平,切实改变从业职员年龄在45到55岁之间、以下岗失业职员和农村妇女为主的局面,进而使苏州家政服务业可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要,走上健康进步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