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了解,对于婴儿来讲,母乳是他们最好的食物。母乳不但可以给婴儿补充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孩子生病的次数。因此,很多母亲都决定母乳喂养孩子。那样下面,家政网将提出一些母乳喂养的需要注意的地方,给母亲们参考。

1、母亲要有自信心

要想成功完成母乳喂养,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母亲对用奶水哺喂孩子有信心,坚信自己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假如母亲处于精神紧张、疲劳的状况,就会致使失眠、烦躁,影响奶水的分泌。

2、选择正确姿势哺乳

哺乳要选择母子都感觉舒适的姿势。在哺乳过程中,务必注意孩子嘴和乳房的对接姿势是否适合:孩子的嘴及下颌部要紧靠母亲乳房,胸贴胸,腹贴腹。

3、开奶时间

一般觉得,应该尽快开奶。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后,可以在结扎脐带后1小时内通奶。

4、看重初乳

初乳指母亲生完孩子7天内的乳汁。在孕妇分娩后的前1—2天初乳量少且稀,但它含脂肪少,抗原多,恰好达到新生婴儿的需要。大概第二到三天乳汁量便会增加了。初乳还拥有润肠的效果,可以帮助胎便顺利地排出来,也有益于防止孩子得黄疸。初乳间宽的细胞成长因子还可推进新生婴儿的结肠的成长发育,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发育。

5、母婴同室

母婴在同一个房间,可以保证母亲可以随时看到孩子,知道孩子的需要,有益于于母乳喂养的完成。

6、按需哺喂

母乳喂养不必严格根据固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孩子出世后的前几个星期,孩子喝奶并没什么规律。新生婴儿需要常常喂母乳,既能补充足够营养,又能加大对排乳的刺激,分泌更多的乳汁。


母乳是孩子最好的天然食物,且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可增加妈妈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十分有利。母乳充足的状况下,一般不给孩子添加别的食物,母乳的数目和水平对孩子营养的影响很大,故而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少内容。


因为此时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开始喂奶时会出现吐奶的现象,但伴随月龄增长吐奶现象会慢慢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对吐奶的现象不可以掉以轻心,假如母亲喂养不当也可致使孩子出现吐奶现象,因此在每次喂奶结束后,母亲应抱起孩子,把孩子的头靠在我们的肩上,轻轻拍打孩子的后背,约5分钟左右让孩子打几个嗝,直到孩子把喂奶时吞入的空气排出后,再将孩子放到床上。


0~3个月的孩子在哺乳时比较容易疲劳,常会在哺乳时就睡着了,此时可轻轻把孩子弄醒,继续哺乳,不要让孩子培养含着乳头睡觉的不好的习惯。同时哺乳时妈妈也不可以睡觉,假如妈妈睡觉会出现胸部堵住孩子的口、鼻现象,致使孩子呼吸困难或缺氧而窒息,甚至易导致生命危险。


对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孩子,在第2个月开始单纯的母乳喂养,常会显示出乳量的不足,因此需要另外补充辅助饮食,可考虑对孩子进行混合喂养,且需要在大夫的指导下,适合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切忌不要很多为孩子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生素A为例,假如补充过量对孩子将是有害的,维生素A的补充量假如一天内达6000微克,一个月将来孩子会出现食欲衰退、皮肤红斑、听力衰退、神经系统损伤等中毒症状。因此无论是足月新生孩子还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孩子在7个月之前不适合多吃胡萝卜。


在给孩子哺乳时应该注意卫生,维持乳头的清洗,哺乳前应将手洗干净,用温水擦洗乳头。在每次喂奶前还要给孩子换好尿布。为了维持两侧胸部都有排空的机会,可先喂一侧胸部,吸空后再喂另一侧,哺乳结束后以软布擦洗乳头。


假如妈妈患有活动性结核、癌症、重症的肾脏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与急性传染病等,或妈妈患某种慢成人两性疾病需长期药物治疗,而这类药物又可使孩子中毒或出现成瘾现象等,应立即停止母乳喂养,改选其他喂养方法。假如妈妈的乳头出现皲裂并发生脓肿时可中止母乳喂养,并需按时挤出乳汁,以免妈妈病愈后无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