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最为有益。早产儿也不例外
分娩后,很多早产儿妈妈不可以给早产儿喂奶,也不可以和早产儿待在一块。在这样的情况下,早产妈妈需要准时开奶。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妈妈可以自己挤母乳,并由家人带至专业医务职员处喂养早产儿。与足月妈妈的母乳相比,早产儿母乳的成分不同,其营养成分和生物功能更合适早产儿的需要。除去早产儿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早产儿妈妈的母乳还提供一些保护成分,帮助早产儿抵抗疾病和降低感染。因为早产儿特殊的生理需要和不成熟的胃肠消化吸收能力,他们比足月儿需要更多的热量和特殊的营养。假如出院后妈妈的乳汁分泌不足,早产儿应喂混合奶或配方奶。但,配方奶的选择最好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并选择了出院后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其特征是营养丰富,热量高,易于消化吸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的喂养时间为从早产儿出院到矫正年龄至少3个月。假如经济条件允许,最好将早产儿配方奶粉的喂养时间延长至12个月。当早产儿的校正年龄超越1岁时,可以转换到正常足月婴儿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过早产儿的妈妈也需要注意如此一个事实,简单的母乳喂养可能否满足低体重早产儿成长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因此,国际上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需要添加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大部分新生儿专家还建议,当早产儿天天的牛奶摄入量达到100毫升/千克时,应该添加母乳强化剂。
2、让早产儿尽量多地吮吸乳头
对于出生体重在2000-2500克之间且有好吮吸反射的早产儿,让他们尽快吮吸妈妈的乳头。假如早产儿的吮吸力不足,母乳充足的早产儿的妈妈尽量地吮吸母乳,并用滴管或小勺喂早产儿母乳,所选的滴管应由专门的医疗器械部门购买,小勺应为瓷勺或钝边不锈钢勺。无论是滴管、瓷勺还是不锈钢勺,奶都要从早产儿的口中慢慢喂出,并且不要由于不耐烦而误将奶吸进早产儿的气管。当早产儿有吮吸能力时,他们应该尽量多地吮吸母乳。妈妈在喂奶时也应该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帮助早产儿吸收大多数乳头和乳晕,如此可以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使早产儿更容易吃奶。
3、人工喂养早产儿应该注意奶粉的浓度和温度
早产儿的肾脏尚未完全发育。奶粉浓度过高会干扰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早产儿体内的含水量非常高,通常来讲,新生儿的含水量占人体的70%,而早产儿的含水量达到80%-85%。因为体内含水量高,早产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容易脱水。假如奶粉浓度太高,小便会带走更多的水。即便吃得再多,营养也会从小便上溜走,体重增加也会很缓慢。因此,早产儿的奶浓度应为2: 1,即2份奶和1份水。相比之下,新生儿的乳汁浓度为3: 1。早产儿可以在早期以2: 1的比率喂养,直到满月被纠正。然后他们将被喂以浓度为3: 1的牛奶,并渐渐过渡到全脂牛奶。
4、喂养时应该注意姿势
喂奶时要调整姿势,预防因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健全而溢出乳汁。有时会出现乳汁与呼吸运动不协调的现象,使乳汁回流至咽喉,然后吸进肺部,引起误吸性肺炎,紧急者会立即窒息而死。因此,喂养时,最好让早产儿维持半躺的姿势。奶嘴应该质地柔软,吸孔的大小应该适合。假如发现奶汁溢出,应立马上早产儿放在腹部或侧面,让奶从口中流出。
健康提示:
有的早产儿营养充足,发育好,一般他们非常快就能赶上同龄人,而有的早产儿的发育水平一直处于同龄人的最低水平。大部分早产儿在2岁左右就能赶上同龄人的身高和体重,少数人达不到这个水平。爸爸妈妈不应该急于在喂养中获得迅速的成功和即时有哪些好处要,顺其自然。伴随身体器官的成熟,早产儿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将渐渐缩小。除此之外要提醒早产儿的爸爸妈妈,早产儿与同龄人比较身高和体重可能不适合,需要按期体检以监测早产儿的成长发育水平。对于正常婴儿来讲,出生后第一年平均身高增加了大约25厘米。1 ~ 3岁时,平均年成长量约为8 ~ 10厘米。对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儿,他们一般在1.5到2岁之间赶上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