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容易见到,第二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容易见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遭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致使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遭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致使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紧急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极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遭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致使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手段: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与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含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预防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饭店从业职员每年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含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与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饭店从业职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饭店从业职员工作前、处置食品材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材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材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需要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高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容易被知道,因此,剩饭剩菜必须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成效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2、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4、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很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忽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能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致使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手段:
(1)严禁或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合并上锁。
(2)不随意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节精)溶液浸泡30分钟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多数农药(或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用清水短期浸泡、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成效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大亚硝酸盐的保管,防止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特别勿存放过夜。
(8)饭店应打造严格的安全守卫手段。严禁非饭店员工随便进入学校饭店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材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常常上锁,预防坏人投毒。
3、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办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类型而异。
近几年学校容易见到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致使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1、四季豆中毒
未熟四季豆含有些皂贰和植物血凝素可对人体导致风险,如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可致使中毒。
一般在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
预防手段: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2、生豆浆中毒
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用途。
进食后0.5-1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一般无须治疗,非常快可以自愈。
预防手段: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保持煮沸5分钟左右。
3、发芽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很多增加,烹调时又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碱,食后发生中毒。特别是春末夏初季节多发。
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除此之外,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预防手段: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防止阳光照射,预防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马铃薯不容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4、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可以被破坏。
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
预防手段:加大宣传教育,预防误食。
5、毒蕈(有毒蘑菇)中毒
国内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夏秋阴雨季节多发。
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好;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手段:加大宣教,预防误食。
6、蓖麻籽中毒
蓖麻籽含蓖麻毒素、蓖麻碱和蓖麻血凝素3种毒素,以蓖麻毒素毒性最强,1mg蓖麻毒素或160mg蓖麻碱可致成人死亡,儿童生食1-2粒蓖麻籽可致死,成生活食3-12粒可致使紧急中毒或死亡。
食用蓖麻籽的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紧急的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抽风和黄疸,如救治不准时,2-3天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现在对蓖麻毒素无特效解毒药物。
蓖麻籽无论生熟都不可以食用。但因为蓖麻籽外观漂亮饱满,易被儿童误食。
预防手段:加大宣传教育,预防误食。
7、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马桑果有毒,其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
误食后0.5-3小时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紧急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忽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紧急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终于呼吸停止。一次服很多者可因为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开心而致心搏骤停。
因外形似桑椹,所以常被当作桑椹而误食,很多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外玩耍时因采食而引起中毒。
预防手段:加大宣传教育,预防误食。
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愈加多的家庭用电风扇或空调,手摇的蒲扇、芭蕉扇用的人愈加少。其实,在炎热的夏天,若常常手摇扇子,不只可消暑还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1、摇掉肩周炎:摇扇子是一种需要手指、手腕和局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在天热的时候常常摇扇,正是对上肢关节肌肉的训练,可以促进肩关节肌肉的血液循环,使肩关节得到训练,加大肩关节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协调性。
2、摇走精神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会出现情绪波动,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用摇扇消遣,注意力集中于手上,维持心情舒畅,排除杂念和消除不好的原因的刺激,可提升对疾病的耐受性。邀上三五好友,树下一坐,谈天说地,精神上的郁闷就可一扫而光。
3、离得远远的热卒中:热卒中是盛夏天节的一种容易见到病。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不只可训练肢体的关节肌肉,还可训练大脑血管的缩短与舒张功能。研究发现,卒中病人大多数是在右脑半球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多数中老年人的脑萎缩却发生在左半脑。这是因为普通人长期习惯用右手,左手运动较少,从而导致左脑半球训练有余而右脑半球训练不足。因此,在夏季应有意识地进行左手摇扇,通过加大左手运动,活化右脑,改变左边肢体的灵活性和机体萎缩,还可以增强右脑半球血管的弹性,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